advertisement

心臟專科陳麒尹醫生

陳麒尹醫生, 膽固醇, 膽固醇過高, 心臟病, 心臟科, 醫生, 心血管疾病

 

為什麼會選擇從醫?

雖然父親亦是醫生,但小時候的志願卻是想當巴士司機。後來讀書時期受不同學術科目啓發, 及受到宗教影響,最終在香港大學選修醫科,從此踏上行醫之路。

 

在人體眾多器官中,自己對心臟結構最感興趣。而2004年畢業後到瑪麗醫院正式工作時,受到當時為心臟科主管的李偉聯教授啓蒙,自此立定志向,正式接受心臟科專科培訓,及後成為一位心臟科專科醫生。

 

對你來說,當心臟科醫生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在2007年,瑪麗醫院籌備24小時通波仔服務。由籌備到執行,心臟科團隊上上下下都花了很大努力,去克服重重困難。由於服務時間延長,當時犧牲了很多私人時間及陪伴家人的機會。幸而直到現在,該服務一直運作暢順並救助了很多有需要的人。

 

回望過去十多年的行醫生涯,遇到很多難忘的經歷,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個案,發生在2011年,一位男士因心肌梗塞入院,當時他還患上急性心室顫動,情況十分危急。一方面要儘快穩定病人的心律,另一方面要把握時間盡快為其心肌梗塞進行手術。期間,病人的家人,當中包括還穿上校服的女兒一直站在一角憂心等侯。不其然感覺到其實救助的並不只是一個人的生命,而是一個家庭的幸福。在過去多年經驗中,最為確定的一點,是忠於自己的工作,醫治病人理念等同於幫助別人。

 

醫生工作忙碌,難免會有壓力,你平日會做甚麼去減壓?

本人喜歡寫作,為親子平台專欄作家,另外也有寫作劇本,與天主教團體合作拍攝微電影。喜歡聽音樂,例如古典音樂、正能量音樂等等。而每逢家庭日到教會,陪伴家人運動亦是減壓方法之一。

 

Q1: 通波仔手術的目的是甚麼?

通波仔手術(本名:冠狀動脈血管成形手術)是急性心臟病時最常用的救命工具,目的重新打開因過多壞膽固醇積聚而阻塞的血管,讓血液回復流通 1,2

陳麒尹醫生, Amgen, 膽固醇, 膽固醇過高, 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 心臟科, 醫生

 

Q2: 通波仔手術是不是免死金牌?

通波仔雖能解決心血管收窄問題,對於病友來說,他們日後再復發風險依然存在3,4。根據歐洲心臟協會指出,曾經進行通波仔手術的病友於未來再次患上心血管疾病機會非常高3。去年就有一位病友因急性心臟病發入院,接受通波仔手術。後來發現他同時有糖尿病及壞膽固醇過高的問題,所以過去一年都須要服食糖尿病和降膽固醇藥物。雖然血糖水平有所改善,但因他未能成功戒口,即使服食高劑量的他汀類藥物(statin),壞膽固醇仍處於 1.9 mmol/L 高水平。不出一年,他又再心臟復病發入院。故此,病友在手術後仍須妥善控制三高(即膽固醇、血糖、血壓),才能減低血管再次阻塞及病發的風險2

 

陳麒尹醫生, 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 膽固醇, 膽固醇過高, 心臟科醫生

Q3:病友如何避免心臟病復發?

病友要與醫生合作,全面改善生活習慣 5。曾有一位糖尿病病友,他於 2015 年首次心臟病病發,及後戒掉澱粉質和恆常運動,體重成功由 170 磅減至 120 磅。但無牛不歡的他,壞膽固醇指數仍然處於2.1 mmol/L 過高水平,去年更因心臟病復發再度入院。由此可見,病友應該了解並管理所有相關風險因素,以避免心臟病再病發 2,5

 

陳麒尹醫生, 膽固醇, 膽固醇過高, 心臟病, 心臟科醫生, 醫生, 心血管疾病

Q4: 曾接受通波仔手術的病友會否比其他人更難降低膽固醇?

病友若能建立健康飲食和恆常做帶氧運動,配合處方藥物,他們也可以與其他人一樣有效降低壞膽固醇2,3。根據歐洲心臟協會指引,通波仔手術後患者的壞膽固醇應低於 1.4 mmol/L,或比原來水平降低最少 50%,相對低風險人士所要求目標水平 3.0 mmol/L 嚴謹得多 2,3。而指引更建議將壞膽固醇水平改為愈低愈好,以進一步減低復發風險 3

陳麒尹醫生, 心臟病, 心臟科醫生, 膽固醇, 膽固醇過高, 醫生, 心血管疾病

 

Q5: 您認為治療高膽固醇的挑戰是甚麼?

主要的挑戰有兩個。第一,要與時間競賽。2015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約 43% 心臟病病友會於兩年內舊病復發 6。惟目前歐美心臟協會的指引主要提及科學數據 3,5,缺乏時間上的建議。因此,及時降低壞膽固醇的重要性經常受到忽視,增加再次病發的風險 7,8。其次,大多數病人都要經歷多次病發,才明白自己才是維持心臟健康的關鍵。

陳麒尹醫生, 膽固醇, 膽固醇過高, 心臟病, 心臟科醫生, 心血管疾病,

 

總結:

通波仔手術只是漫長心血管疾病抗戰的第一章,手術後病友需改善生活習慣及服食藥物控制病情,減低再病發風險。只有好好照顧自己,才能長遠對心臟病講「拜拜」!

 

資訊由陳麒尹醫生提供

 

更多「控醇行動」詳情:https://bit.ly/3h72x7O

 

參考資料

  1. Torpy JM, Lynm C, Glass RM.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2004; 291(6): 778.
  2. Knuuti J, Wijns W, Saraste A, et al.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Eur Heart J. 2019; 41(3): 407- 77.
  3. Mach F, Baigent C, Catapano AL, et al. 2019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lipid modification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risk: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EAS). Eur Heart J. 2019; 41(1): 111-88.
  4. Dumas F, Cariou A, Manzo-Silberman S, et al. Immediat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survival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sights from the PROCAT (Parisian Region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registry. Circ Cardiovasc Interv. 2010; 3(3): 200- 7.
  5. Grundy SM, Stone NJ, Bailey AL, et al. 2018 AHA/ACC/AACVPR/AAPA/ABC/ACPM/ADA/AGS/APhA/ASPC/NLA/PCNA Guideline on the Management of Blood Cholesterol: 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 Am Coll Cardiol. 2019; 73(24): 3168-209.
  6. Punekar RS, Fox KM, Richhariya A, et al. Burden of First and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Clin Cardiol. 2015; 38(8): 483-91.
  7. Giugliano RP, Pedersen TR, Park JG, et al.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hieving very low LDL-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s with the PCSK9 inhibitor evolocumab: a prespecified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FOURIER trial. 2017; 390(10106): 1962-71.
  8. Eisenberg D. The importance of lowering cholesterol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lin Cardiol. 1998; 21(2): 81-4.

 

為鼓勵市民認識健康資訊,本文章由安進香港支持製作

HK-04509-REP-2020-A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