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變化反覆,時暖時冷,時乾時濕,早上暖和,晚上陰冷,不少朋友因而病倒,更有濕疹朋友病情反覆,風濕的老人都大感不適。中醫說這是因為濕氣太重的問題,除了以上兩種特別嚴重的情況,更必須留意身體出現的「濕重」徵狀!
Step 1:檢示日常生理及心理狀況
A組
- 容易疲倦
- 睡醒後依然感到疲累
- 頭重重
- 胃口一般
- 口淡淡
- 大便質黏,便爛或便溏(水狀)
- (手腳) 痹痛
B組
- 口氣重
- 汗出黏臭
- 小便黃
- 大便臭爛
Step 2:對鏡伸出舌頭,檢視舌象

1. 伸出舌頭時碰到嘴角兩邊-胖大
2. 用牙輕咬舌頭,出現齒痕-舌苔厚膩
3. 舌面和舌苔顏色判斷寒濕/濕熱
- 舌苔色黃屬熱
- 色白屬寒
- 舌質色紅屬熱
- 色淡屬寒
又濕又熱?可以點做?

葉佩玲中醫師表示不少人都只道自己濕氣重而不管三七二十一喝祛濕茶/涼茶,不但沒有「祛濕」更令體質過於寒涼而引發其他問題!以下是一些簡單的家居袪濕的辦法,而內在方面應該從保護脾胃著手。
1. 天氣干燥及陽光普照時多開窗,使空氣流通;濕氣重,天色朦朧時可關窗並開抽濕機抽濕。
2. 衣物最好掛窗外透過陽光曬乾,勿掛於室內晾干。
3. 忌在剛抹過地上赤腳行走。
飲食守則!

忌:生冷食物和飲料、甜食、肥膩、辛辣煎炸等食物。

宜:玉米鬚、冬瓜、赤小豆、芹菜、鯽魚、鯪魚、福壽魚等等具利水功效的食材。

藥膳:
煲湯時可稍加以下藥膳
濕重:山藥、蓮子、薏米、茯苓、白扁豆
濕熱:茵陳、金錢草、車前子

市面上的祛濕茶種類繁多,內容各有不同,最好諮詢註冊中醫師,以針對個別體質而處方祛濕材料。現簡單介紹2款配方分別適合寒濕及濕熱體質人士飲用。
寒濕體質
材料:淮山(數片)、茯苓(數片)、白朮(適量)、芡實(適量)、生熟苡仁 (適量)、無花果2-3粒、蜜棗1-2粒、太子參3錢、黨參 3錢 (可選擇性加展骨、汆水備用)
功效︰補肺脾腎、袪濕
做法︰
1. 將所有材料洗淨,以清水浸半小時
2. 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水沒頂,大火煮15分鐘
3. 小火煲1-2小時,下適量鹽糖調味,即成。
濕熱體質
材料:眉豆(適量)、赤小豆(適量)、粉葛半條、紅蘿蔔1條、無花果3粒、蜜棗1-2粒、果皮1塊
功效︰理氣、健脾、袪濕
做法︰
1. 所有材料洗淨,眉豆、赤小豆、果皮先浸泡半小時然後去囊
2. 粉葛、紅蘿蔔去皮、切件
3. 眉豆赤小豆先煮滾,再加入其他材料,大火煲10-15分鐘
4. 小火煲1-2小時,下適量鹽糖調味,即成。
拔火罐有效嗎?

有效,內濕凝聚容易造成身體困倦,拔罐可以疏通經絡,激發身體對局部的修復。拔火罐後出現的印顏色深淺代表身體狀態:無印或淡印的一是健康人,罐內多濕氣、顏色愈深代表愈疲勞或有痰瘀濕等情況。
特別鳴謝: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 葉佩玲醫師
農本方 - 蕭宇婷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