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你印象中的心臟科醫生是甚麼模樣?嚴肅?寡言?不懂幽默?初次與心臟科專科謝德新醫生見面,他穿得有型又好看,形象專業;言談之間,更發現他相當隨和而且懂幽默,完全改變我對醫生嚴肅寡言的形象。

 

今次訪問中,謝醫生除了分享不少個人經歷外,亦談到做運動的要訣,不是狂做運動就等於對身體有益啊!

 

Part 1 - 細聽醫生的那些年……

 

Q1:為甚麼會選擇心臟科?

 

對於我來說,有兩個主要誘因驅使我成為心臟科醫生:

  • 心臟科可以滿足我兩個願望------既像偵探一樣,需要心思細密分析病情;亦需要透過手術替病人醫病,是結合內科和外科醫生的專長。
  • 父母都患有心臟病。讀大學時,媽媽曾經在家暈倒,後來需要植入心臟起搏器。另外,在我成為註冊醫生的第一年,爸爸亦不幸遇上心臟病發,被送到醫院進行通波仔手術。我親眼目睹手術過程,醫生如何透過引入心導管拯救他,更堅定我加入心臟科的決心,希望運用我的經驗及技術醫好病人。

Q2:你的行醫路很順利,事實上這些年有沒有遇到困難、不如意的時刻?

 

5年前於醫院當值時,病房護士突然劇烈頭痛,被送到門診時已不省人事。當時我負責搶救她,即時替她檢查後發現小腦出血,導致急性腦病。即使當時緊急通知腦外科醫生趕回來,她已經不能救治。

 

雖然女護士已腦死亡,但其他器官仍然保持運作。後來,她的丈夫將她的肝臟捐出,以繼承太太救人的心願,實在令人感動;這亦是香港私立醫院第2宗的器官捐贈。

 

回想起當時的心情其實很難形容出來,目睹身邊的同事「出事」,病情迅速變差,可是盡力卻幫不上忙……

 Q3:你醫過無數病人,遇到過哪些最難忘的事或人?

 

媽媽的心臟起搏器電量耗盡,需要安排進行更換起搏器手術,當時的手術由我負責。給自己的親人做手術最困難是,無論結果如何,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當時我找了另一位資深心臟科醫生協助,以防一旦做一些決定性的判斷,可以有多一個的意見。幸好,我最後順利把手術完成。

 

Part 2 – 運動與心臟

Q1:近年運動健身風氣盛行,HIIT訓練(高強度間歇運動)深受不少女士歡迎。聽聞HIIT訓練要達到90%的最大心率(MHR),較運動時達到66%-70%的最大心率(MHR)還要高,是否人人適合?

 

心率維持在55-65%之間最有效燃燒脂肪,多過65%主要是鍛鍊心肺功能。如果患有冠心病病人,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建議一般以中度運動為主,以及運動前確保有足夠的熱身。

Q2:愈來愈多女士愛上長跑,但如果事前沒有足夠練習,就「臨急抱佛腳」參加馬拉松,會否對心臟造成負擔?

 

雖然醫生經常吩咐病人,做運動不必盡力而為,而是量力而為。可是當健兒們參加競技運動,如馬拉松,難免受現場熾熱的氣氛影響,尤其是衝刺那一刻,部分人會剎那間忘記身體的痛楚而「挨埋佢」,這樣最容易「出事」。

 

Q3:對於貧血的女士,做運動時有甚麼注意事項,以避免心臟負荷過重?

首先要找出貧血的原因。一般來說,運動對輕微貧血患者影響不大;但如果是嚴重貧血患者 (血色素只有8度,正常血色素值為12度),心臟需要更大壓力補償血色素偏低,從而增加了心臟負荷,因此建議不宜做劇烈運動。

 

總結:不少人以為「運動治百病」,做運動固然有益,但在進行運動時,正如謝醫生所說,要量力而為,若發現身體不對勁,便要停止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