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心臟運作不能休止,而供應心臟肌肉養分的血管稱為冠狀動脈,若它出問題便稱為冠心病。現時廣泛使用的微創血管成形術如何治療冠心病?手術後的抗血小板藥物療程又有甚麼重要性?

 

冠心病的先天及後天因素

心臟專科張志揚醫生表示,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人人耳熟能詳的「三高」問題,包括高膽固醇、高血壓及高血糖,加上不健康的飲食、吸煙及缺乏運動等生活習慣所造成。至於先天性的成因包括高齡導致的血管硬化、性別(男性),以及家族遺傳等不能改變的因素。

 

冠心病的典型病徵是心絞痛,因為當血液不足,尤其在運動期間心臟劇烈運作時,肌肉便較大可能出現絞痛。個別心絞痛具擴散性(Radiation)痛楚可延伸至左手臂、肩膊及下巴等範圍,同時因為心臟血液不足促使心臟功能不佳,患者會出現氣促、胸口翳悶等症狀。情況嚴重時更會心悸或心律不正,及至發生致命性的心室肌肉顫動。

 

植入血管支架須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

血管成形術俗稱「通波仔」,手術過程是利用鋼絲將球囊導管以及其他裝置延伸到血管閉塞位置,再透過球囊擴張把血管空間重新拓闊,及後藉由鋼絲植入血管支架以固定重新開出的血管通道,防止血管反彈回復原形。現時使用的血管支架主要有四大類型,包括裸金屬支架(Bare Metal Stent)、藥物塗層支架(Drug Eluting Stent)、生物工程抗體支架(BioengineeredStent),以及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BioresorbableVasculor Scaffold)。因為支架或模架屬於外來物,故此除了最早期的裸金屬支架外,不同的框架分別透過不同技術避免免疫系統針對支架作出攻擊,促使血管內壁增生,變相使新造的血管通道再次阻塞。

 

除了從支架本身的物料上着手,也需要透過藥物協助減少手術後血管再度阻塞的機會。香港心臟專科醫生通常建議病人最少需在手術後一年內,接受以阿士匹靈為基礎另加一種抗血小板藥物的雙重抗血小板治療。張志揚醫生指出,在通波仔手術推出初期,曾有病人由於服用抗血小板藥時間不足,手術數個月後血管便再度阻塞,故此按醫生指示服藥才能避免支架部位或心臟其他位置再次出現問題,引發中風、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手術、依循醫生指示服藥之外,患者還要遵循多蔬果少紅肉的飲食策略,管理好血壓、血糖和血脂並杜絕煙酒,才能穩定病情維持心血管健康。

 

雖然現時通波仔手術已十分成熟,但也有一些情況比如心臟功能太差、血管廣泛區域阻塞或鈣化嚴重,甚或因為其他疾病而較易出血無法長期服食抗血小板藥,這類患者便不適宜進行這項手術。

 

張志揚醫生

心臟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