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心房纖顫除了是複雜的心臟病外,也可導致中風。不過據調查顯示,高達六成患者毫無病徵,令人較易忽略其嚴重性。竇房結又稱「心臟最高司令」,一般來說竇房結發出訊號傳遞到心房,由心房再傳到心室,促使正常跳動。有心房纖顫的病人,心房與竇房結在不同情況及地點爭發訊號,當傳遞到心室時便出現心跳亂的情況。正常的人心室與心室之間的間距是穩定的,而心房纖顫的病人心室之間的間距會時快時慢。

 

心跳間距要一致

怎樣的心跳屬於不正常呢?除了視乎心跳的速度外,也取決於心房跳動的間距是否一致。事實上心房纖顫的變化很多,正常心跳為每分鐘60至100下,一些患者以為心跳在這範圍,並無任何不適便以為自己沒事,但若心跳的間距不穩定,其實已可能患有心房纖顫。有時發現不妥的患者心跳都是又亂又快,每分鐘跳動可高達180下,而且很亂,並出現暈眩,較易察覺。亦有些病人心跳快而亂,但同時心跳間歇性過慢,亦即時快時慢,也屬心房纖顫。

 

基於約5至6成的病人並無病徵,而心房纖顫的變化亦多樣,所以市民應多留意。永久性心房纖顫亦可透過脈診、心電圖知及監測心跳的智能手錶來監察心跳是否正常。然而間歇性心房纖顫便需透過較長時間的確診,例如使用24小時心電圖。但若患者經常暈倒卻找不到原因,懷疑心率有問題,便可用植入式心臟監察儀Implantable Loop recorder將6CMx2CM的小儀器透過小手術植入皮下,該儀器可運作2至3年,透過長期的監察便可以一目了然。

 

中風風險超5

不幸地,有心房纖顫的病人的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5倍。因心房跳動亂,會導致血液不暢順,血塊形成機會也高,有9成的病人心臟血塊會累積在左心房耳,血塊有機會走到腦部或重要部位,因而引起中風,若走到四肢亦可能引發急性缺血的情況,嚴重要截肢。治療方向是先治療導致的成因。心房纖顫屬心臟病變,常見的是因為心瓣結構出現問題,病人本身有冠心病、血壓高或有酗酒的習慣,甚至有內分泌失調、甲亢的情況。若能找出這些原因,預防及醫治,心房纖顫是可以避免的。

 

治療方向有兩個,心率控制及防預中風。心率控制主要控制病徵,希望病人在靜止時期的心率維持在每分鐘60至100下,並以控制心跳及穩定心率的藥物,減低心跳時快時慢。至於心率過慢而引致有病徵的病人,則有可能在身體植入起搏器,防止因心率減慢而失去知覺。之後便要防預中風,醫生會以CHA2DS2-VASC Score 指標來評估患者中風風險。若中風風險低,建議使用相對流血風險低的抗血小板藥;至於高風險病人(CHA2DS2-VASC Score≥2),會建議服用薄血藥及新一代薄血藥,減低血液凝固的問題。

 

薄血藥及新一代薄血藥雖然是首選,但有胃出血及腦出血的病人,即使是中風高風險的病人,也未必能服用,這時可考慮左心耳封堵微創手術,用儀器封堵左心耳,並服用抗血小板藥,可防預阻塞性中風。

鄒凱勳醫生

心臟科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