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在張國榮離開了二十年後,竟然還有從未曝光的錄音,哥哥版本的《最愛是誰 My Dearest》加上李麗珍一鏡到底的MV,很難不觸動那份淡淡的懷念。

(圖片來源:《為你鍾情》劇照)
(圖片來源:《為你鍾情》劇照)

要說自己是歌迷嗎?其實談不上。在哥哥紅得發紫的80年代,我還是一個小學生。那個時候,我對卡通片的興趣絕對大於流行音樂。但成長於那個年代,是電視及收音機廣播的黃金年代,即使不是任何人的歌迷也好,hit歌總是在日播夜播下,你會琅琅上口的。

哥哥的歌,就是如此變成童年的一部份。在我懂得欣賞他的歌曲時,他已經不唱了。
或許,不少同年代的朋友跟我一樣,最開始欣賞哥哥的原因,反而是電影。

我當然看過撞鬼書生寧采臣及狄龍細佬阿杰,但真正叫我內心不禁膚淺地喊了一句「好有型呀」的,卻是《縱橫四海》的阿占。每一幕鏡頭;每一下回眸;每一個輕笑,哥哥也展現出顛倒眾生的美。當中,風度翩翩的哥哥,跟周潤發及鍾楚紅合演了那幕跳舞戲,絕對是香港電影最耀眼,最風光及最經典的鏡頭。

(圖片來源:《縱橫四海》劇照)
(圖片來源:《縱橫四海》劇照)

從那時候開始,我便沒有再錯過哥哥任何一齣電影。至於他的舊作,也消耗了我不少KPS的套票,一看再看。常聽說風光的香港電影有「雙周一成」,但在我眼中,「雙周一成張國榮」才公道的說法。

因為影迷,也成了歌迷。我開始重聽哥哥的舊歌了。

然後,在《金枝玉葉》中,最驚喜的莫過於聽到哥哥的新歌–「追」。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那首「追」是幾位朋友刻意有進戲院,每人記下幾句後,再把歌詞抄寫出來的。到原聲大碟推出時,難得封面見到哥哥,但演唱的卻不是他本人。那份複雜的失落,在等到《寵愛》才平復下來。

還記得第一時間聆聽《寵愛》大碟時,每一首歌也帶著無數電影片段。那把聲音沒有往日的輕佻,卻充滿感情的演繹,把影迷及歌迷的我,轉化成「哥迷」。

之後,哥哥的藝術成就,從電影及唱片,也到了另一個高度。他不再是偶像,而是一位藝術家。

如今回望的話,他復出後的新曲播放率及幾張大碟的銷量,當然極好。而且,作為一位逝去的legend,人們都傾向懷緬他的風采。可是,想到他最後幾年的歲月,其實是有點遺憾的。

哥哥成為時代的經典,多少是因為不羈的個性,他走在任何人的前面......也走得太前。

二十多年前,香港的社會風氣並沒有想像中開放。哥哥的作品中,例如整張《紅》的專輯內,意識大膽的MV就已經有挑戰社會底線的意味。之後,無論衣著狂野的「大熱」,還是男男互擁而被禁播的「夢到內河」,都觸動了不少保守人士的神經。他的作品喜歡的喜歡,討厭的卻相當討厭。

(《紅》專輯 - 1996)
(《紅》專輯 - 1996)

不羈本來就易惹來批判,何況是殿堂級的不羈呢?

沒有人可永遠保持完美的形象,偏偏當時有些傳媒刻意去說他的壞話。長髮被形容像貞子,穿高跟鞋是不男不女,髮線上移的近照,白衣露出小肚腩......那個時候,有人很愛錫哥哥,卻也有不少人要把張國榮趕下神壇。

不必明言,但一曲「左右手」已經變成出櫃宣言。真實在那個年代生活過的,便明白當年同性戀是被嚴重歧視的一群,社會甚至有不少恐同的情況(即使在二千年後,連捐血也會因性取向而被歧視的)。於是,只要你說自己喜歡張國榮,不少人會笑問你是否「基佬」。雖然他們有些是明知答案,不過隨意調侃一下,但如此被標籤,真的不會好受。

(圖片來源:KKBOX)
(圖片來源:KKBOX)

我喜歡的是身為表演者的張國榮,他的性取向難道會影響欣賞價值嗎?

今天,這個答案是明顯的;當年,這是一句抵抗的反問。

哥哥的歌曲是質素的保證,但他的唱片卻必定會成為減價貨。記得那個時候,依然有不少實體唱片店。哥哥的專輯定必大賣,但多數在首輪大賣後,很快便跌價了。當年,旺角的Wide Sight於入門口的當眼位置,擺放了一個垂直的四邊唱片架,滿是減價促銷的唱片。架上,幾乎長期找到哥哥的CD。而且,一減便是三分一至半價。

或許,不只他的唱片如此,其他歌手也有同樣待遇吧!但我不知道。畢竟只有哥哥的唱片,我才會第一時間衝去買;即使明知等多兩個月便會跌價,也照買。

唱片以外,追求突破的電影票房也說不上理想。哥哥的演技早已出類拔萃,在不少電影獎項中也斬獲了提名及得獎,但業界的認同並不表示觀眾會賣帳。脫去精緻偶像臉孔作賣點的電影,票房只能勉強說不過不失。但他可是哥哥,是巨星的張國榮呀!

曾經,我跟朋友提議去看《鎗王》,朋友卻說:「反正很快會出VCD,而且賣不了多久就會賣$19了。」
結果,我獨個坐在戲院內。

(圖片來源:《鎗王》劇照)
(圖片來源:《鎗王》劇照)

一片氣氛,是哥哥開始不賣錢了,漸漸老了,慢慢過時了,
連公開露面也沒有了。
(今天,我們才知道哥哥當時患上嚴重抑鬱症。)
然後.......
「呯!」
在謠傳香港將會成為疫埠的2003年4月1日傍晚,我收一個電話,是分手了的前女友打來的。

「你無事嗎?」
「我?我有什麼事呀?」
「你還未知道嗎?你冷靜聽我講,哥哥跳樓自殺了。」

雖然是前女友,但我了解她的為人;雖然是愚人節,但我知道她不可能開這種玩笑。
我打開電視,新聞播了;我扭開收音機,DJ說了。一下子,全世界也在哭泣,但我卻哭不出來。

深夜,收音機全晚不停地播著哥哥的歌曲時,我仍沒有流淚。
累了,關起收音機倒在床上,反而哼著歌,卻合不上眼。
想吐,衝到廁所讓胃吐得空空之際,終於哭了。
原來,我整晚還未從震驚中醒過來。

翌日,有人瘋搶哥哥的唱片及電視光碟;之後,有無數紀念哥哥的特備節目;往後,很多人說一直欣賞張國榮;今日,無數人把張國榮視為timeless 的iconic figure。

有早幾年仍私下取笑同性戀的人,今年連忙讚嘆哥哥版本的《最愛是誰 》是最touching的;
有曾說過透露自己患上抑鬱症都的,都只是裝悲劇文藝的人,每年卻裝模作樣地在IG 紀念哥哥。
噁心嗎?或許。
人大了,卻又不太介意。

至少在哥哥的光環下,他們即使裝出來也好,都不能公開歧視小眾,亦不敢漠視病人的感受。於是,張國榮除了是一位藝術表演者外,也的確改變了社會。

哥哥是值得,也是需要被懷念的。同時,希望大家在紀念哥哥之際,不妨再少一點歧視,再多一些關懷。

二十年過去,
我很想說你依然活在我們心中,宛如從未離開過。
我很想說香港比從前變得更多元,更精彩。
我很想說我們都過得很好,不用擔心。
我很想說我懂得什麼是珍惜了。

但我真的說不出口,正如我無法假裝已經放下失去你的那份悲傷。

My Dearest Leslie, I miss you much!

 

重溫 >> 柏原太賀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