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唱片博物館 唱片 戀物誌 收藏

這次採訪的收藏家,是一間唱片店的老闆 ——James,他稱自己的唱片店為「唱片博物館」, 未真正踏足這兒時,我以為與坊間的唱片店並無兩樣,腦海中的畫面亦是《無間道》那一幕「被遺忘的時光」。不過,當James打開店門邀我們入去時,店內播放著The Beatles《Yesterday》,溫暖而柔和,又是那麼有凝聚力,穿透每個毛孔,瞬間讓人從奔波忙碌中平靜下來。

那邊廂,James 立即開波,滔滔不絕地介紹起自己的博物館。

 

從唱片發燒友到文化傳承者

James從小就是一名唱片發燒友,邊聽邊玩邊研究,直到決定投身唱片行業,一做就是數十載。在未有這間博物館前,他的唱片店內就已經是收藏品滿滿,單單拿唱片來說,很多已是製作人的複製版、監製版本,比起一般的唱片,音色則更勝一籌。這些最頂級的非賣品,相當有文化價值。在專業朋友、學者的建議下,他於4年前開設了這間唱片博物館,從唱片零售轉型研究音樂的變化和歷史,開始著手保存音樂的真面目。

 

什麼為之音樂的真面目呢?他解釋道,「例如,一張黑膠唱片你可以播放300年,它都不會壞,還保存著它的真面目。不過黑膠唱片的音色之上,還有開卷式錄音帶(Open Reel),甚至是卡式帶、8軌盒帶(8 Track)。如果用母帶(Master tape)的來衡量的話,它們的音色比黑膠唱片更接近原音。但是卡式帶的壽命相對比較短,過了三四十年便會失真,加上沒有機器來播放,那我們的下一代不就聽不到最接近原聲的音樂,最多只能聽到黑膠,豈不是很可惜?」

唱片博物館 唱片 戀物誌 收藏
這張音樂成色圖表是他在自學過音樂知識之後,自己總結出來供來訪的客人參考及學習的。同一首歌,他亦會播放不同版本,讓客人能夠感受到音色的不同,明晒!

 

說到這,他表示不想下一代的人只是當讀歷史書一樣,見過舊式的卡式帶、黑膠唱片,而沒法親身感受原音的音質,就失去了評判音樂好壞的標準。近期,他已開始計劃與灣仔演藝學院共同建立一個全球的音樂數據庫,將人類所有製作的音樂原音,以數碼化定型,雖然這個過程會有10%的失真,但即使在100年後,這些音樂的真身依舊可以被保留,讓後人以此為基礎創作更好的東西。「現在大家都玩remix,前提是你要知道原本的東西是什麼。就好比我炒一碟fusion版本的麻婆豆腐,我最起碼要知道傳統的麻婆豆腐怎樣做,不能一上來就是吃fusion的,老祖宗的東西不能變啊!」

 

隨著自己的理念被不少業界知名人士欣賞和認同,在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唱片博物館基金會」於今個9月剛剛成立,以延續他為保存珍貴音樂文化遺產的使命,真的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自學成才 最緊要有得玩!

James 除了對唱片頗有研究,更是一個非常健談開朗的人。他熱衷喜歡分享他對於音樂的見解和所見所為,毫不吝嗇,開店最重要是可以跟天南地北的朋友分享交流。正如他所說,音樂本應是有溫度的,而往往經過壓縮製作令很多歌曲失了真,你便感受不到當中想要傳達的情感力量。

「很多東西不是上網按個鍵那麼簡單的,免費的資源都有一個限度。我認為可以有免費的東西,但亦不可以抹殺有人會買飛入場,玩真嘢。雖然是小眾一點,但玩真的人則是享受真的文化 。例如,他們會裝古董機、聽唱片,這個過程彷彿時光倒流,去感受五十年前、一百年前的景況,其實是好有意義的事。」

唱片博物館 唱片 戀物誌 收藏
這間唱片博物館的古董就算歷經100多年的滄桑,但依舊是「活生生」的。James為我們播放1903年的留聲機,沒想到平時在舊電影中才看到的東西,竟然就在我眼前,真的有穿越的感覺!

 

唱片博物館 唱片 戀物誌 收藏
勝利留聲機

唱片博物館 唱片 戀物誌 收藏
各個年代的音樂播放器

每日他都會準備好茶或咖啡,招呼不同的人來到博物館,只為享受音樂。當日我們也有幸成為他的客人,隨行的同事「落order」,他便從playlist裡面開始放給我們聽,The Beatles、John Lennon、Michael Jackson⋯⋯從母帶、黑膠唱片、卡式帶、LP 來回播放,讓我們感受音色音質的不同,甚至還有off menu 的私藏曲目,就如一場小型的品酒會,真正讓耳朵「食」了一餐米芝蓮!

 

唱片博物館 唱片 戀物誌 收藏
卡式帶

唱片博物館 唱片 戀物誌 收藏
CD光碟

唱片博物館 唱片 戀物誌 收藏
錄製母帶用的開盤式錄音機

不講不知,原來兩年前HMV試圖收購這間博物館,面對豐厚的收購條件,他絲毫無動於衷。

「我還不想退休,我還要影響全世界,你們(外國人)先發明的東西,但都要學我怎麼聽!」

語氣不小,幹勁十足,我不由得被他50年從未變的熱忱所感染。從未想過小小的一間店,背後也承載著一種使命。真的應驗了一句俗話,「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

 

地址:銅鑼灣耀華街39號1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