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台灣宣佈由明年起至2030年逐步禁止堂食及外賣派膠飲管;歐盟亦計劃禁用包括飲管在內的多種即棄產品,其實膠飲管只是環保走塑計劃的一小步,但推動其實也有相當難度,如香港就主要依賴坊間團體自發「走飲管」,政府方面,環保署計劃2018/19年度內展開顧問研究,深入了解國際間對管制即棄塑膠餐具的未來主流方案,預計2020年完成,大家由現在開始逐步減少用膠飲管吧!

 

珍珠奶茶救星出現了

昨日台灣「100%植」宣佈研究出利用甘蔗渣,製作可重複使用、又能自然分解的甘蔗纖維吸管,產品準備大量生產推出市場。

研發團隊去年起研究利用植物纖維取代塑膠產品,「100%植」團隊成員黃千鐘指,起初請塑膠工廠製作甘蔗渣飲管時,被廠方大潑冷水,指「根本就無法用」,之後團隊多次修改生產機器,最終成功研發。甘蔗渣飲管浸泡在飲料時不會軟掉,亦可抵受低至零下20度的低溫,不會裂開。

此外,飲管可重複使用,就算將其棄置,都可以被土壤分解。他們更邀請大學研究飲管在海中的分解速度,以及就其在魚類腸胃消化程度進行實驗,確保飲管對土地與海洋都友善。

天然植物飲管

台灣網友Sonia Hsia大讚多年前在峇里島用過的「有機吸管」-某種植物的莖,而且可重覆使用: 「不止甘蔗渣可以做吸管,國外就有人發布環境友善、可分解的吸管,很多東西技術上往往不是問題,通常都是成本過高或群體觀念不夠而無法普及,更多時候是利益衝突者運用勢力阻擋。你想想,這種材料若不是社會環保意識提升,石化相關業者會讓它冒出頭嗎?」

通粉飲管

 

不用膠飲管有何選擇?

觀察社交媒體在飲管方面的討論,似乎還徘徊在牛角尖,有人表示不銹鋼飲管難清洗滋生細菌極不衛生,紙飲管不耐用同樣也難分解,而外國早已推出意粉飲管https://www.pastastraws.org/shop,雖然成本較高,不像甘蔗纖維飲管可多次使用,但同樣對環境友善,但亦有人表示浪費食材。

不銹鋼飲管

當中亦有不少聲音表示禁用膠飲管,直接飲有何問題?

「一刀切」政策當然不可能,通常會引來反效果,而且小孩、長者及吞嚥有困難的人士的確需要用飲管。

所以,最理想就是由現在開始逐步減少用膠飲管,改變習慣直接飲用飲品,大家願意為地球改變這個生活習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