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新型肺炎蔓延全球,大家愈來愈明白洗手的重要性,每日都要提醒自己「洗手洗手洗手」,但又有沒有想過,在二百年前的社會,提倡洗手竟然是「死罪」?就如地球曾被以為是平地、宇宙的中心,人類的科學都是經歷過痛苦才能進步,你能想像洗手背後也有個可悲的故事嗎?

第一個提倡洗手的醫生被認為是「瘋子」

提倡需要洗手的先驅是19世紀的匈牙利醫生伊格納茲·塞麥爾維(Ignatius Semmelweis),他在1840年代於維也納的醫院工作時,發現經由男接生員負責的產婦死亡率比女接生員高出一倍,普遍以為原因很可能是男醫師比中年女性手勢更「不溫柔」,但塞麥爾維就有另一個看法,就是男醫師會去進行解剖,而中年女性不會。

身處現代的大家未必想像得到,當時的醫院可算是衞生情況極差的細菌溫床,甚至被稱為「死亡之屋」(Death House)。那時候的醫生絕少會洗手和清潔手術工具,甚至做完解剖也不會洗手,就直接接觸產婦接生,而生產時陰道有傷口的產婦,就很容易受到細菌感染而引致死亡。塞麥爾維提倡所有解剖完的醫生,都要使用氯化石灰溶液消毒雙手,他的洗手建議非常有效,產婦死亡率由18.27%大降至0.19%。

雖然如此,塞麥爾維的行為卻引來守舊的醫學同僚的反感,他們無法接受塞麥爾維指不洗手的醫生是「殺手」的說法。塞麥爾維在醫院也受到打壓,合約期滿後不獲續約,回到家鄉匈牙利就只能在小醫院以無薪形式工作。後來醫學界對塞麥爾維的批評愈來愈激烈,他也變得愈來愈偏激,被送進了瘋人院,最後被遭病院職員毒打致死,終年47歲。

第一個提倡洗手的醫生被認為是「瘋子」

直到塞麥爾維死後十多年的1880年代,洗手才成為產房的慣例,塞麥爾維也被稱為「母親們的救星」(Savior of Mothers),更在維也納的中心廣場為他矗立了一座雕像,算是為他悲慘的一生送上遲來的肯定。

 

在這抗疫時期,大家也要緊記以下護手貼士:

抗疫護手貼士

洗手還是用酒精搓手液?

消毒後可否搽潤手霜? 抗疫護手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