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心臟病和腦血管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疾病,根據衞生署的資料顯示,冠心病所導致的死亡人數為各類型心臟病之冠,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更會增加患上冠心病的風險。認識冠心病的形成原因、治療及預防方法,因此變得相當重要。

 

別輕看冠心病症狀

冠心病的全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冠狀動脈是三條環繞心臟的血管,負責供應血液給心臟肌肉,使心臟得到日常所需的氧氣及營養以維持正常功能。所謂冠心病,就是冠狀動脈血管被動脈斑塊所閉塞,情況猶如水管遭垃圾堵塞,嚴重的冠狀動脈血管閉塞會對身體構成風險。心臟專科李健棠醫生指出,冠心病所引發的風險可分為慢性和急性兩種,慢性冠心病會使心臟功能轉差,冠狀動脈堵塞令血流不足,當心臟負荷增加,如患者做運動時,病人可能會出現心絞痛,痛楚亦有機會反射至下顎和手臂,一般會持續數分鐘左右。而急性冠心病的病人會出現心口持續劇痛、甚至出現血壓低、心律不整的狀況。

 

藥物成效不彰才需「通波仔」

若懷疑患上冠心病,診斷的方法大致分為功能性測試和結構性檢查。在功能性測試中,醫生可透過運動心電圖觀察心臟是否有血流不足和血管閉塞的症狀,運動心電圖測試雖然方便但準確度只有約七成。另外,運動超聲波、磁力共振(Cardiac MRI)和核子心肌灌注掃描(Myocardial Perfusion Scan)均是常見的功能性測試方法。至於結構性檢查,醫生主要會採用冠狀動脈電腦斷層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顯示血管閉塞的位置和程度。

 

李健棠醫生解釋,在確診患病後醫生首先會提供藥物治療,病人會被處方抗血小板藥阿士匹靈以減低急性血管閉塞機會,同時處方心臟藥以降低心臟負荷和控制症狀。為避免病人血管閉塞持續惡化,醫生還會給予膽固醇藥。但當藥物無法控制病情,或病人出現了心臟衰竭等併發症時,便需接受俗稱「通波仔」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原理是通過一條幼小導管在血管收窄的地方植入合金血管支架,支撐血管防止動脈再次堵塞。手術後病人需要服食阿士匹靈和特效抗血小板藥,以便繼續控制病情。

 

防病應從生活習慣做起

簡單來說,造成冠心病的成因分成可改善和不可改善兩個範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煙會導致血管內壁出現創傷,加速斑塊形成積聚而堵塞動脈,但只要戒煙、好好控制三高問題就有機會改善情況。至於不可改善的則包括遺傳、年紀老邁等因素。此外冬天時身體會透過收縮血管以減少體溫喪失,這會增加心臟負荷和增加急性心血管疾病風險。李健棠醫生提醒讀者,要預防冠心病日常生活應注意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慢性誘因,例如注意「三高」,避免進食反式脂肪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煎炸食物、雞皮、豬皮,盡量用不飽和脂肪替代飽和脂肪,使用植 物 性 的 食 油 , 如 粟 米油和芥花籽油煮食,在健康飲食之外也要多做帶氧運動。

 

李健棠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