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頭暈、氣促、下顎痛、腋下痛、胃痛……這些症狀原來都是心臟病病徵!?今次訪問了香港結構性心臟病學會副會長陳良貴醫生,談及不少女性心臟病患者容易忽略的非典型症狀,希望藉此提醒大家要多「聆聽」身體的說話,才不會延誤治療的時間。

 

Part 1 – 細聽醫生的那些年……

 

Q1:早前你參與研發亞洲首套導管主動脈瓣模擬培訓模型,當中遇到甚麼困難?

 

首先,簡單地說明一下製造這個模型的構想。以前病患者如果要換心瓣 (主要針對主動脈心瓣),需要透過傳統開胸手術;過去10年,有另一種方法將之解決就是經導管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專門針對傳統開胸手術風險高或中高患者,無需開刀,屬於一種微創換心瓣技術。

 

可是本港能夠操刀做手術的醫生不多,全港公立醫院只有3家為患者提供此項治療。因此,希望透過此訓練,讓更多醫生熟練手術的步驟,提升手術的準繩度,並減少患者併發症發生的機會。

 

在研發模擬系統的過程中,我們經過無數次密集的開會討論,不斷改良設計。如果只憑我個人的專長,根本不可能成功,因為當中過程需要不同的專業人士及技術協助,如木工、電腦工程師及利用三維打印技術等,所以是大家努力的成果。

Q2:你平時很喜歡運動,對工作上有甚麼幫助?

 

首先,做運動可以訓練良好的體格。每次做心臟手術,都要穿上接近8磅重的鉛衣保護身體,以減輕輻射的危害。因此,擁有健壯的體格有助承受鉛衣的重量。

 

另外,運動可以令思維更清晰。例如打網球、打拳的過程中,想取勝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做手術亦如是,若這種方法行不通便嘗試另一種,懂得靈活變通。

Q3你從醫經歷中遇過甚麼難忘或感動的事?

 

以往年長的病人如果患有心瓣疾病,外科醫生往往不贊成替他們做開胸手術,由於風險高。

 

我想起6年前,有位年長的主動脈心瓣狹窄患者來求診,當時我建議他接受微創換心瓣手術,他半信半疑,因為當時香港未有患者做過這項手術。最後全賴患者對我們的信任他最終選擇動了手術,手術亦順利完成。時至今天,他仍精神奕奕,每天去游水,還和家人到歐洲旅遊。

 

Part 2 – 日常生活與心臟病

 

Q1:女性較難患上心臟病嗎?

 

根據統計學的資料顯示,未停經的女性患上心臟病的機會率 (如冠心病)比男性少,可是如果患者有家族病歷、吸煙習慣、高血壓,糖尿病等,即使未停經的女性患上冠心病的機會亦會比一般人高。

 

停經後的女性(約60歲以上),患上冠心病或心臟病發的機會率突然提高,甚至高於男性。

Q2:心臟病病發症狀是否男、女有別? 哪些病發症狀會令人容易忽略?

 

根據美國心臟科協會的研究文章表示,冠心病患者無論男士、女士,都會出現典型的病發症狀,如胸口疼痛。

 

不過,女性較多出現非典型病發症狀,如下顎痛、腋下痛、胃痛、氣促、頭暈等。當經常重覆出現以上病發症狀,可能是身體向你發出「警號」,要當心啊。

 

Q3:不少人放工後與三五知己Happy Hour飲兩杯。聽聞每天喝一杯紅酒,能預防心臟病,這個說法正確嗎?

 

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結果表明這個說法。不過建議大家應淺嘗,適可而止。如果是心臟衰竭、肝病患者等,就不建議喝酒。

 

建議一天內喝酒不應多於以下份量:

1 fl oz = 30ml 烈酒(威士忌、煎酒、朗姆酒、伏特加、龍舌蘭酒等)
4  fl oz = 120ml 紅酒
12 fl oz = 360ml 啤酒

 

總結:不少人以為,心臟病屬於「男性疾病」,多數發生在男性身上。經過今次陳醫生的專訪後,才令我驚覺一些平日不起眼的身體毛病,也可能是心臟病病發的「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