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坊間都認為食物除了味道,就是數字(卡路里)和營養價值,咁喺中醫師的眼中,食物仲會有啲咩呢?一濠子醫師為您解開呢個謎!
其實,食物同藥物一樣不可亂食,當中分有四氣(寒涼溫熱(平))及五味(辛甘酸苦鹹)。除此之外,仲有歸經,均有唔同嘅功效,例如健脾祛濕(薏米)、滋陰降火(百合)、溫胃止嘔(生薑)、清肝明目(菊花)、益氣養血(大棗)之類。
 
食餐飯啫,好複雜吓喎……
 
中醫講求中庸平衡,飲食健康,要注意不寒不熱,選擇平性(偏性較少)食物,便不怕因食物偏性影響身體,例如大米、淮山、扁豆、玉米、豬肉、白木耳(雪耳)、蘋果、木瓜等等。
 
反面例子如榴槤,性溫熱燥,過食可致一派熱象出現,可能出現喉嚨痛、暗瘡、痱滋、口臭、便秘等。若持續過食某一性質的食物,便會影響體質。
 
此外,在中醫養生學中,飲食是需要配合時令季節的。春天潮濕,易引動內濕。若是脾虛濕困體質,平時會容易攰、唔夠氣、無力、成身痠重、大便爛等。最近就聽到好多求診者出現呢啲情況,所以春天飲食要多食啲健脾祛濕的食物,例如淮山、芡實、薏米、扁豆等。生冷食物、甜食、黏膩難消化的食物,例如魚生、雪糕、糯米等,都會對脾胃造成負擔,喺依啲時節,都係少食為妙!
咁……醫師,我適合食啲乜?
每個人體質都唔同,應首先了解自己體質。養生知識您要知,病向淺中醫。胡亂進食或飲食不節,或會愈搞複雜,變生他病。
 
中醫師食餐飯,都有一堆養生理論,這個是強迫症,還是職業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