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購物慾是人的天性,但當購物慾失控,便是心理病的一種,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稱這行為做「購物狂」(Shopaholic)、「強迫性購物」(Compulsive Buying)或「沉溺性購物」(Shopping Addiction)。

怎樣才算是「購物狂」?

過度、不適當的購買和花錢的習慣,或不能抗拒地購物,而物品大多是不必要,便有「購物狂」的傾向。

女人=購物狂?

在美國一個調查報告顯示,大概2-8% 人口有「購物狂」的傾向;在發達的國家和大城巿裡,比率更明顯較高。「購物狂」的徵狀通常在青少年或成人早期(約20 歲)出現,這種心理較傾向長期性的,治療後雖會暫停,但過了一段時間有可能再次出現,甚至惡化。由於傳統裡多由女士負責購買家庭的大小事項,因此女性較易受購物誘惑,而高學歷和高薪的女士更易受困擾。

購物狂嚴重程度分級︰

1.    過度購買(Excessive Buying):買多過需要的;
2.    問題性購買(Problematic Buying):購買超過收入及預算、「先使未來錢」;
3.    病態性購買(Pathological Buying):產生心理困擾和功能失調,影響自己及他人生活,這些病人必須尋求幫助。

惡化原因

-    社會愈來愈富裕令購物力漸漸增強
-    顧客至上的服務態度令購物者感到歡暢
-    網上購物帶來方便
-    層出不窮的廣告和推銷手法刺激購買慾
-    有寬限還款期
-    免費試用期令人不自覺地去購物
-    壓力或源自朋輩的影響

行為表現

.不願正視銀行賬單或欠款信,甚至在被追數時取消電話號碼。
.諸多藉口、謊言、狡辯和傾向延期還款。
.強烈地自我「合理化」,如「今次最後,明天會改」。
.隱瞞家人和朋友。
.為所做的懊悔,嘗試節制,但不久又失敗。
.在「自約」期感到不安,懼怕錯失最後購買機會。
.當自己沒有錢時,會要求店鋪將「心頭好」收藏,不讓其他顧客選購。
.進行偷竊,有時會因此被捕。
.向家人和朋友借錢購買心頭好。
.否認自己有問題,埋怨命運或窮困。
.不斷追求圓滿感。

心理治療

1.    洞見取向(Insight Oriented):讓患者明白問題與成因,了解個人能力有限。
2.    認知行為治療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鼓勵購物時挑剔揀擇。
.設每月消費限額,購物前預設清單。
.改變生活節奏,採用其他紓緩情緒方法,避免因壓力而導致購物。
3.    如到了病態階段,則有可能與生理因素有關(血清素失調),應立即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