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獨自旅行最需要學的,是跟自己一起吃飯。
在香港,總覺得大家的眼光都告訴我們,獨自吃飯是需要被可憐的。自己坐在一角,看電話、跟別人聊天,或默默低頭急速吃,反正避免與其他人有眼神接觸,或想透過電話證明自己並非真的一個人。
旅行初期,總覺得自己一個旅人走進人家餐廳吃飯很奇怪,特別是我想嘗試的都是店面很漂亮的。歐洲的餐廳很多都很浪漫,又蠟燭又有音樂,人家成雙成對,我形單隻影,而且背起背包,衣著樸素,怎好意思進內?於是多半在街邊隨意買個還過得去的便宜熱狗,便已經是一餐了。價錢當然也是考慮因素,自己一個吃大餐,好像有點不划算。
後來受老師啟發,覺得反正來了,不好好嘗試當地佳餚,實在對不起自己。於是經常背起背包,獨自一個走進人家衣香鬢影的世界,看著用陌生文字寫下的餐牌,還得厚臉皮叫服務員來替我翻譯。
第一次的燭光晚餐,就是獻給了既恨亦愛的自己。
一旦學懂跟自己相處,便不會再覺得獨自一人是一件怪事。然後發現,原來一直覺得獨自吃飯有問題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人一定要學會跟自己相處,才能拋開恐懼。回到香港,很容易被周遭的氣氛、別人的價值觀,而又變會那個很想依賴他人,不勇敢的自己。
時間過得很快,這才驚覺從歐洲回來已經差不多一年了,現在當然也不怕獨自一個人吃飯,但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如何愛自己,現在每逢週末留在家中時,倘若有時間甚至會為家人下廚。
改變自己,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困難。